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P2P跑进资本市场为增信 “上市=安全”是误区

来源:大粤网作者:余颖诗 杨炎钏

  • 为了登陆股权交易市场,P2P企业做过无数次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大多未见战果。近期,宜人贷成功在美国上市、PPmoney宣布登陆新三板,这犹如给正遭遇年末“跑路劫”的P2P行业打了一支强心针。但各大P2P平台争相进入资本市场到底为的是什么?上市后是否就代表平台绝对安全?

    现象:国内P2P平台上市之路历经辛酸

    P2P上市安全

    宜人贷挂牌现场

    北京时间12月18日晚,宜信集团旗下的P2P网贷平台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股票代码:YRD),以10美元每股发行750万股美国存托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P2P平台上市第一股。然而相比Lending Club的股价在首发日飙升50%以上,宜人贷却以9.1美元破发价收盘,跌幅达9%。是因为当日市况不佳,是P2P行业信任度受损,还是公司成长性不被看好,后期走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据知情人士透露,宜人贷分别在今年春节后以及7月两次向纳斯达克提交IPO申请材料,均“铩羽而归”,此次转战纽交所递交申请已经是第三次“出海探路”。

    这样的一波三折在并非个案。为了登陆股权交易市场,P2P企业做过无数次尝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大多未见战果。

    今年年初,外界盛传P2P巨头红岭创投为登陆A股市场借壳上市公司三元达,然而时至今日,红岭上市仍无音讯。

    尽管财加、翼龙贷和金融工厂等均自称是“成功登陆香港主板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第一股”,但实际上并非是P2P平台自身登陆港股市场,而是收购这些P2P平台的金主本身就是港股上市公司,也就是说没有一家P2P拿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挂牌号码。

    A股、港股先后折戟,不少P2P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声势日盛的新三板市场。

    12月12日,广东P2P平台PPmoney宣布登陆新三板并完成融资。据介绍,PPmoney万惠是通过参与天锐科技(股票代码:430705)的定增计划,成为天锐科技的大股东。同时,PPmoney万惠把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置入天锐科技,这意味着天锐科技将实现双主业并行发展。而PPmoney万惠董事长陈宝国经过天锐科技股东大会表决同意,已成为后者的董事长,天锐科技亦已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在筹划更名为万惠股份。

    而去年,董事长陈宝国在接受大粤财经采访时曾表示,公司三年内将在纳斯达克上市。靠近PPmoney的知情人士透露,最终选择新三板的是因为:一方面“不管是市盈率、库存方面还是监管的后续运作维护成本来说,国内上市会是更优秀的一个选择”;另一方面,“在当前监管细则出台之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非常狭窄。而新三板的包容性最强,同时在明年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后,可以预见流动性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原因:争相进入资本市场,“增信”是主因

    P2P上市安全

    按照目前的情况,若要在国内主板上市,企业需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而P2P平台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说,在前几年大多还处于投入期,能做到盈亏平衡尚且不易,连续三年盈利基本没有平台可以达到。

    既然进入资本市场如此艰难,为什么P2P平台仍然不放弃进入资本市场的任何机会呢?

    盈灿咨询研究员张叶霞表示,上市给平台带来的品牌价值非常高,也能帮助平台增信和吸引更多的借款端和投资端客户,在目前日益竞争激烈的P2P网贷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投之家CEO黄诗樵也表示,对于P2P行业来说,做金融尤其需要增信,而获取股票代码上公开市场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企业增信的过程。

    此外,出于资本运作的需求,国内新三板也受到了P2P平台的格外青睐。

    一方面,目前活跃的新三板能够有效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公司股份转让提供了便捷,为公司现有和潜在的股东提供退出和进入的渠道,也为平台日后的并购重组提供机会。通过挂牌新三板,挖掘了公司股权价值,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帮助P2P平台迅速做大做强。

    而去年10月,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正在研究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支持符合一定条件但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新三板目前已成为IPO的储备渠道,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代表,P2P网贷平台嗅到深入资本市场的契机。

    但张叶霞表示,与上市IPO不同,新三板挂牌属于非上市行为,新三板挂牌公司是非上市公众公司,目前除非P2P网贷平台去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例如宜人贷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但其在国内尚不具备上市条件。

    利好:执着上市,一定程度提高平台透明度

    中国P2P行业已经走过8年的历程,作为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金融创新产品,P2P平台的行业规范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平台信息也大多是不透明不公开的,跑路平台至今还未得到有效管理。

    据银率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问题平台数累计为1248家,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34.5%,这使得更多大众对这个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望而却步,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

    但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P2P平台上市后会要求进行财务信息、盈利信息和其他详细信息的披露,这就使得平台的违约成本和造假成本大大提高,而投资者则能从这些信息中更了解这个平台。

    此次宜人贷的上市,首次公开让大众了解到一些关于P2P企业的重要数据。宜人贷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宜人贷的收入来自于其平台收取的来自借款端的交易费及投资端的服务费。其中借款端的交易费占其中的大部分。根据招股书,宜人贷借款人主要来自线上与线下,截止今年6月,线上借出资金11.8亿人民币,线下借出资金25.1亿人民币。

    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潘鉴明也表示,P2P平台上市后每年都要进行信息披露,这对平台的经营和财务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相当于是一个过滤和整理的过程。

    除此以外,张叶霞认为,P2P网贷平台在上市过程中需经过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多方的把关,一定程度降低了公司系统性风险,提高公司的安全性。而上市后,将受到投资者、监管机构、大众传媒的多层监督,外在的督促会让管理更加规范化。

    提醒:“上市=实力=安全”是误区,风控才是关键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无论是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上市就是一种企业实力的象征。对于他们来说,相比较注册资金,“上市”这一判别指标更透明和真实,相比较风控等专业性因素,“上市”则更明晰、不混沌。

    所以这也导致了投资者会产生“上市=实力=安全”的观念,不小心就会陷入理财误区。由于目前国内P2P网贷行业鱼龙混杂的特征,投资者很容易就被“上市公司”这四个字所蒙蔽。

    一般来说,上市对企业盈利状况、信息披露等有严格要求,尤其是网贷平台,但资本市场并没有办法对企业的风控以及公信力等方面做出刚性的要求。

    而P2P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他们的优势在于对接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线上就能解决问题。而中国社会信用环境和民间征信体系不完善让P2P行业的发展受阻,由原始的纯线上模式演变为线上融资、线下风控的风控方式,使风控体系成为P2P平台发展的瓶颈。

    中国P2P信贷发展至今,他们在登陆资本市场为行业注入活力的同时,行业仍然存在的不断跑路、卷款逃跑、无法提现的问题也一直为人们所诟病。风控一直是P2P信贷发展的瓶颈,将P2P平台风控推向风口浪尖,也是未来P2P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

    马骏提醒,投资者是没有办法去直接衡量上市平台的风控,但投资者可以从借款人的年化收益率、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坏账的公布、风险准备金等方面去侧面评价这个平台的风控。

    除了平台自身谋求上市以外,不少上市公司也会“牵手”P2P平台。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已经60多家P2P网贷平台与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合作的上市公司有90多家。而在股权比例方面,上市公司对网贷平台的股权比例相差较大。其中,股权比例最高的达到100%,而股权比例最少的仅有3%。

    马骏表示,上市公司的参股并不能说明平台就是安全的。投资者还是要看股权比例,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只占很小的比例,尤其是一些实业公司,他们对金融行业并不了解,他们担任的只是“财务投资”的角色。

    潘鉴明认为,“上市肯定是不等于安全的,这是两码事。”虽然宜人贷上市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P2P平台,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的投资者,但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综合性辨别平台实力和项目性质,才是对资金的真正负责。

    结语

    随着未来监管细则的落地,P2P平台与资本市场将联系更紧密,尤其是在国内资本市场对金融创新行业越加开放的情况下,其准入门槛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网贷之家专栏作者午夜阳光认为上市会拓宽融资渠道,但不应过分夸大其融资功能,对P2P来说尤其如此。此外,上市概念确实是P2P增信和营销的一把利器,但可利用,不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