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P2P花式推广“软”到无节操 怎能造“高潮”?

来源:网贷之家作者:张辉

    随着P2P行业玩家的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P2P平台想要获得更多的用户和资金自然离不开推广:百度竞价,广告投放,新闻曝光,参与金融展览,举办活动抢夺投资者…各色各样的推广方式对P2P平台争抢投资者,提升成交量都有着积极意义。这其中,软文推广这个目前很流行、门槛较低且效果也不错的推广模式已成为大多数P2P企业在推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内部深谙软文“潜规则”的公关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收买”了不少投资者,但有些软文为达到效果拿捏不准,用力过猛,不但平台本身的名誉覆水难收,也同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于铺面而来的网络文章,投资者就必须具备一双火眼金睛,特别是初入P2P平台的小白们,一定要摸清门道,见招拆招,切勿被忽悠进去还得给人家数钱!

  P2P企业软文的自嗨与无奈

  粗略统计,一些P2P平台在推广上面的投入,少则一年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多则达到上千万,其中单就软文这方面的费用一般也得每月几千元。而众多P2P企业心甘情愿支付这笔费用的原因在于,软文这种形式能够简单粗暴的让企业看起来“实力雄厚”且“大有来头”。

  就软文标题来看,搜索引擎中不乏“X平台跻身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最靠谱的P2P网贷理财平台:XXX”这样“自嗨型标题”的文章。不知是不是因为新广告法禁止极限用语之后,夸大广告语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才抓住了软文这个救命稻草,从而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也正因于此,软文也成了争议平台急于“验明正身”的不二法门。

  也许有些人认为,只有中小平台,本身品牌知名度有限才会通过软文灌水刷存在感,而大平台则无需花费功夫在这种事情上,其实不然,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大平台也会选择花钱做媒体软文推广。

  这背后的道理在于,首先,搜索引擎对P2P行业有一种“妖魔化”的倾向,这就迫使P2P行业只能通过发软文等周边方法加以推广;其次,小平台无休止的软文刷屏、标题嵌套文章内容植入恰恰是大平台的苦恼,方法就是自己多发稿,把对方的信息盖下去,否则媒体原创的大平台信息很快会被对方冲淡,这样潜在投资人就看不到了。说白了,软文的大量推送既是顺应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好酒也怕巷子深

  虽然如今有不少垂直类网站,为从业者各抒己见提供了便捷的专栏渠道,但是公司层面的信息如果没有大的平台展现的话,也会慢慢的沉没。因为互联网不像现实生活中,“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在互联网世界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增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正进一步在媒体做软文发稿,大面积覆盖搜索引擎,寻求曝光度和存在感。

  从各平台发稿情况看,国际在线、环球网、光明网、和讯网、中华网等一些大大小小的网站均为目前P2P企业主要的发稿阵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网站一般不接受软文发布,但由于其公信力较高,百度收录极佳,因此P2P平台也会想办法“曲线救国”。最常见的途径大致两种:其一,将软文是发在地方站上,例如新华网财经频道一般不接受企业软文,但是新华网河北频道却相对容易操作;其二,通过“中转网站”,先将文章发布在与目标网站有转载协议的网站上,在把文章转载到目标网站上,虽然P2P平台需要花两份钱,两次操作的价位较高,但考虑到优质的传播效果和优化百度指数的效果,许多公司花钱也并不含糊。

  解混淆视听之谜

  网络世界本就鱼龙混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也无所谓对错,软文这种形式也一样,只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用“心”去审视这些个光怪陆离的行业,就不难看出这其中门路,建立自己的评判体系。

  首先,软文标题通常会把自己的平台与其他大平台捆绑在一起,利用大平台的高人气搜索量,从而提高自己平台的曝光量。

  其次,从行文风格来看,是以调查和比对的方式来写的一篇深度报道。把几个看似有代表性的平台拿来比对,找出其共性和差异,然后突出自己平台的优势,从而达到自我营销的目的,这是此类深度报道的操作要点。

  另外,追热点也是软文最流行的写法,热点事件具有公众知名度高、传播度广的特点,利用热点事件来写软文,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从而达到软文的宣传目的。

  更有奇葩的劣质软文会对自己明褒、对其他平台暗贬,不合企业自身调性而硬生生结合社会热点,过分营销或夸大事实,仅仅有到达率和耸动性但不符合事实。然而优质软文会拿捏有度,在阐述事实的同时也推广了自己、此外优质软文还会提出一些针砭时弊的观点,这也是投资人在经受各种负面教育后对P2P平台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此外,媒体原创报道往往带有记者署名,文章内容以行业现象分析为主,同时会融合平台、第三方机构、监管层等多方观点,立意基调也多为中性。排除负面报道或少数大公司剖析不论,媒体原创报道一般不会对特定平台有明显的倾向性,与软文带有明显的商业属性截然不同。

  软文的营销和推广是P2P平台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品牌价值的附属。优质的软文可以为平台提供一个有效发声的渠道。然而在人工造节的喧嚣之后,如何找到稳健的发展模式,也是平台方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后,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观点:P2P平台想平稳过冬,不是玩玩营销、烧烧广告费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创新经营,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拓展上下功夫,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口碑效应、品牌效应才会逐步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征服用户,征服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