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经侦约谈不是坏事 P2P平台如何避免违规

来源:作者:网贷之家

 近来广东发生多起经侦约谈P2P平台的事件,个人以为是好事。首先,表明有关方面已经开始正视P2P这一兴起多年的“新生事物”了,正视总比漠视好,在现在的中国,正视往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也的确到了应该规范,应该监管的时候了,在现在的中国,规范、监管往往也代表着接踵而来的政策、环境。最重要的是,事件给予了这个行业又一次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机遇。虽然这个行业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从来不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可以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中进步的。改革开放还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开始的呢。作为一名多年民间金融的从业者,我始终坚信互联网是金融的未来。对于互联网金融我自己的心态也经历了漠视、质疑、参与、接受直至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所以经侦约谈不是坏事。

  扯了这么多,在此我想从平台自身的角度谈谈怎样避免违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家之言、管窥而已。同时声明,抱着存心跑路的朋友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从内控机制看,努力做到四个清楚

  资金流向要清楚

  实践中,很多平台对资金的流向非常重视。基本都与一家甚至多家支付公司签订有支付协议,线上受托支付在技术上也已经早已不成问题。但这仅仅是支付,并非资金托管。其实真正的托管也只有银行才能实现,但是在现行机制下,银行托管至少还在酝酿中。个人认为资金流向不应仅仅体现在线上有个第三方机构进行虚拟账户的充值提现操作,还应该从线下备查的一系列合同中得以体现。这些合同包括但不仅限于平台与第三方签订的支付协议、每一笔业务的借款合同、居间合同、担保合同,或者名义出借人的债权转让等等,甚至还应该包括每一笔资金的充值、放款、提现等财务数据。这里不展开一一列举。明确借款人、出借人、平台、担保人(如果有的话)各自在这个交易中的位置。资金流向最好能设计成双回路,充值、放款、付息、回款相互不交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体现出平台不接触投资人的资金。

  股东结构要清楚

  说起这个标题,大家都明白是在讲自融。没错,这里不讨论业务的好坏。平台的股东结构千万不能与标的有交集,最好细致到分解每个法人股东直至自然人。这个应该作为红线。

  标的描述要清楚

  所谓的标的描述其实就是项目的借款用途跟还款来源等这些基本情况,是个透明度的问题。你尽调细不细致、风控到不到位、贷后实不实在、处置有不有力,全都应该展示出来。明明做了很多事,为什么不让广大投资人一目了然?例如网站上描述是抵押标,你就把他证展示出来。何必藏着掖着,令人疑窦丛生。

  内审流程要清楚

  这一条是很多平台常常忽略的。项目进来,从进件开始,就应该有完整的内部审批机制,各层级都要签字,有条件的要建立贷审会制度,分门别类、一目了然。程序的正义也是正义,既对投资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连个档案都管不好,查你你都说不清。

  从经营策略看,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不盲目创新

  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创新,但究竟创新到什么程度,实在是个很深奥的问题。个人以为还是脚踏实地为好。金融有这么多的门类,实践中都有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不妨先从传统的业务做起,从熟悉的领域做起,很多时候别出心裁就会触碰法规的红线。现实中,有很多机构如典当、小贷等都是有各自的部门法规规范的,能不能与 P2P对接都存疑,创新创到违法,就得不偿失了。

  坚持不盲目扩张

  这条真的很重要,也许是互联网具有极速传播的属性,但金融,特别是民间金融不是。因为金融有风险,不是把货卖出去就完事了。营销的成功必须有资产的保障,在没有条件获取大量优质资产的前提下,越是出色的营销就越会使平台不堪重负。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一切,我理想中的平台应该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理财端应该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之下是厚重的资产主体,虽然这个主体是那么的默默无闻,无声无息。

  坚持扶持实体经济

  扶持实体经济应该是套话,平台努力靠拢就是。政府喜欢这个,多少得有吧。

  以上是本人理想中的互联网金融,知易行难,任重道远。这篇东西是写给平台看的,是想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能使平台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合理规避法规风险的能力。实践表明,只要投资人有需求,存在就是合理的。当然,这种合理必然也只有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存在。习主席讲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就在大家的面前。